幼儿阅读活动中绘本选择的依据
发布时间:2019-10-29编辑: 王晓娟阅读()
幼儿对绘本的理解取决于幼儿的认知发展状况,这与幼儿的年龄及生活经验密不可分,也与绘本的呈现形态和教育者的传递方式有着重要的关联。因此对绘本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不同年龄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心理特征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年龄是幼儿阅读教育中选择绘本时要考虑的第一个要素。一般而言,在 3 岁左右,儿童虽然开始关注文字,但还很少在阅读中形成文字和图画之间的视觉联合;4 岁的时候,儿童在一页图画书阅读中视觉联合注视开始萌芽;5~6 岁的时候,儿童不仅表现为在一页图画书阅读中形成最少一次的视觉联合,而且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在一页图画书两次三次以上的视觉联系”。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开始阶段,缺乏文字感知经验,联想能力弱,适合情节单一、构图简单、文字较少的绘本。例如,美国作家卡尔的《好饿的毛毛虫》,出场的角色只有一个, 中心事件就是饿和吃,文字很简单,且食物的数量和星期的序数相对应,幼儿在不断重复的情节和语词中能获取大量信息。因此,小班应选择略低于幼儿认知难度,语言和内容情节多重复,幼儿能够预测出情节发展走向的绘本。
大班幼儿偏爱情节、构图稍复杂一点的绘本,可以选择一些现实或超现实的题材,并适当增加文字量,引导幼儿对文字的关注。例如,英国作家约翰· 伯宁罕的《莎莉,洗好澡了没》中,现实和幻想两条线索平行叙述:左页是枯燥的现实生活——莎莉的妈妈做着日常琐事,唠叨莎莉把衣服乱扔,把洗澡水洒了一地;右页是莎莉想象的另一番有趣的世界—— 她与国王和王后进行着游戏。这种左右对页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构图较复杂的绘本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比较适合大班的孩子。
中班幼儿的心智发展介于大班和小班之间,可选择略高于小班幼儿认知难度,语言和情节相对丰富、幽默,富有戏剧性,内容跌宕起伏,能引发幼儿积极思考,促进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发展的绘本。例如,美国作家麦克罗斯基的《让路给小鸭子》,主体部分讲述了鸭妈妈带领小鸭子过马路的故事,在幼儿的心里,这实际是小鸭子们跟随妈妈的一次充满危险的旅程。故事的主要场景比较稳定,情节有一些小的曲折,主要角色突出,比较适合中班幼儿的心智。警察麦克夸张的动作和形象与其善良的内心形成对比,画面很幽默。故事圆满的结局符合幼儿“大团圆”的审美心理。
儿童的阅读往往凭借兴趣,有别于成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绘本的内容如果与幼儿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 为幼儿所熟悉,就容易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 美国绘本作家维吉尼亚·李·伯顿的《小房子》以一座乡下的小房子为视角,描述从宁静的田园生活到嘈杂的都市化的变迁。城市幼儿可能缺乏乡村生活体验,偏远山区的幼儿可能没有城市生活体验。所以, 对城市幼儿要关注其对绘本前部分乡村生活的理解上可能出现的困难,对山村幼儿需要帮助其理解绘本后部分急剧膨胀的都市化。
上文提到的《让路给小鸭子》在 2001 年被美国 《出版者周刊》评为“所有时代最畅销童书”。它描写了对动物的仁慈和关爱,表达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与动物相关的题材和主题幼儿是不陌生的,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对动物有较多的接触,大多数幼儿有游览动物园或自己饲养小动物的经验,我们身边也经常上演关注流浪猫狗、救助动物的故事,《让路给小鸭子》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
绘本的外在形态是否吸引眼球,也会影响幼儿的阅读兴趣,这与绘本的装帧、色彩、造型和开本等呈现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例如绘本的开本,常见形态为平面横开本和竖开本,而三角形、立体等异型本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比较能吸引幼儿的目光。当然,开本是和绘本故事的内容、情节、画面相联系的,是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不可和内容割裂开来。《让路给小鸭子》的开本大约为 31cm ×24cm,比普通绘本要大,能表现出故事中宏大的场面。像野鸭飞过波士顿,就是一幅气势恢宏的鸟瞰图,幼儿阅读时自我代入,仿佛随同野鸭一起在云天飞翔,此时,大地上挥舞小旗的交通警察、行走的人、奔驰的汽车、 矗立的雕像等清晰可见,描摹细致逼真。一般而言, 大开本较适宜集体阅读,小开本更适合阅读区人手一册。至于封面和色彩等因素对儿童的吸引力更是不言而喻。
幼儿对绘本的“阅读”常常借助于成人的朗读, 教育者的主导因素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不可忽略。一般情况下,家长和教师在带领幼儿阅读时,对自己喜欢的作品会比较投入。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在其教育经典著作《朗读手册》一书中, 建议教师不要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作品。
关键字词:
[!--temp.ad--]